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低碳城市,從永續建設開始——桃園市積極推動綠色建築、創造產業新指標

  • 發布單位:招商科
  • 資料提供單位:經濟發展局

前言

說到「低碳城市」,多數人想到的是電動車、再生能源或是零排放交通等尖端科技,但回歸根本,「建築」毫無疑問是一座城市最重要的基礎建設之一,小從公園巷弄,大至大樓幹道,建築不只乘載居民的物質生活,更代表了城市的設計風格與生活方式。


「全面性」的落實低碳標準,正是2019年歐盟綠色新政(New Deal)的本質,從「2050年溫室氣體達到淨零排放」的目標出發,在循環經濟、建築裝修、氣候盟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等9項重點(見下方附表)。(*註1)


重要措施
說明
氣候中和
  •  2050年使溫室氣體達到淨零排放,2020年3月提出氣候法草案。
循環經濟
  • 推行永續性的產品政策,減少材料消耗
  • 鼓勵企業提供產品消費者選擇可重複使用、耐用和可 維修產品的措施
建築裝修
  • 嚴格執行建築物能源性能的法律
  • 以能源績效承包等方式進行房屋裝修
  • 改善租賃房屋建築能源效率
  • 翻修弱勢社會住宅
無污染環境
  • 實現無污染環境,包括水環境、空氣監測法規、加嚴排放標準、審查大型工業污染。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
  • 持續性植樹造林增加對CO2吸收
  • 永續性的藍色經濟,如發掘海上可再生能源不斷增長的潛力
從農場到餐桌
  • 減少化學農藥、化肥與抗生素的使用,建立綠色健康農業體系。
運輸
  • 2025年預計歐洲部署100萬個公共充電、加油站及道路上的1300萬輛零排放和低排放車輛
  • 修訂更嚴格的空氣污染物排放標準
可負擔的安全能源
  • 研擬新的收入財源,以公正過渡機制協助依賴化石燃料的地區,並支持減碳及調適相關計畫。
研發與創新
  • 實施與綠色協議有關的新氣候解決方案(new solutions for climate),包括低碳燃料、人工智能及資訊數位化研發研究及前瞻創新發展。

          資料來源:“The European Green Deal”;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ellar:b828d165-1c22-11ea-8c1f-01aa75ed71a1.0002.02/DOC_1&format=PDF


從建築落實低碳生活,重要性有二:第一,建築是城市基礎建設不可或缺的環節,不論是交通、通訊、生態環境都無法脫離建築範疇。第二,建築產業鏈包括建材、設計、工程、裝修等領域,從需求端出發,等於整個產業鏈一同往前邁進。


當然也有挑戰,建築雖然技術與日俱進,但產業本身具有相當程度傳統慣性,跨步邁向低碳化的挑戰更大。但如今從歐盟綠色新政的內容可以發現,建築成為低碳生活的核心,已經從目標成為共識的一部分。


事實上不只歐洲,許多跟隨歐盟綠色新政腳步的國家,也注意到建築產業低碳化的重要性。韓國政府於2021年公布「韓國版新政2.0推動計畫」,就提到以老舊公共建築、公共租賃住宅為對象,逐步轉變為零能耗建築,並基礎設施升級為高能源效率設施。另外日本經濟產業省於2020年發布的「2050年碳中和下的綠色成長戰略」,也提到要推動住宅與建築物領域的淨零能耗住宅與淨零耗能建築。(*註2)




法規推動綠化基礎建設:邁向新建築的多向策略

從政策面落實到實際面,第一關非法規層面莫屬。如果沒有法規上的律定或是鼓勵,政策就缺乏了執行的動力或誘因。例如內政部公告受理的「綠建築標章」是以九大指標評估系統之評估,包括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水資源指標;日常節能指標;二氧化碳減量指標;廢棄物減量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生物多樣性指標;室內環境指標經綠建築標章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始可發給標章,評定為綠建築。


而桃園市則以《桃園市發展低碳綠色城市自治條例》、《桃園市建築基地綠化自治條例》及《桃園市建築物屋頂綠化及再生能源設施設置辦法》等綠化相關條例辦法推動建築綠化,更搭配「綠建築設計容積獎勵」等獎勵措施,鼓勵建商及工程單位共同參與。除了提升生活品質外更增進永續城市的發展,而上述條例範圍涵蓋建築物的綠覆率、外觀及屋頂綠化、再生能源設施建置之範圍、指定植栽面積等,由多種面向來提升城市綠化。


從另一方面來看,透過這樣多方的政策與指標持續優化建築產業,當市民工商皆有相同共識並讓城市綠化成為產業不可避免的建置條件,就能為桃園在地產業帶來優勢,創造出需求方、供給方以及公共利益的三贏局面。




綠色建築實績案例與桃園的優勢

從桃園市的案例帶給我們另一個啟示:政策要讓人民有感,才有永續推動的能量。例如桃園於2021年完工的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日治時期就是當地民生重心,由於年久失修,2017年起開始拆除重建。不只保留原本的「中壢大時鐘」意象,更是採取「綠建築」及「智慧建築」設計,是首件兼採兩種新式設計標準的市場設計案。(*註3) 此外,市場內也應用多項智慧系統,如智慧空調系統、智慧燈控系統、智慧水電計費系統及智慧停車系統等,從建材、設計、系統到功能,貫徹人文融合生態的風格。


同時,桃園會展中心也預計於2023年興建完成,會展中心亦是以綠建築方針所構建的本市第一座國際性會議中心,提供工商業發展所需的大型優質空間,除了作為鏈結國際的要角外,也讓桃園市成為國際經貿交流的代表城市。


同樣類似的成功案例,還有在2022年10月底試營運的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同樣應用環保外皮與採光井(*註4),不只以藝文串連民眾與城市,更以最舒適的方式激發民眾對於永續生活的好奇心,讓人文素養與綠色建築科技融合民眾生活,此案也於2018年榮獲國家卓越建設「最佳規劃設計類」最高榮譽「卓越獎」之殊榮。


註1: “The European Green Deal”; https://eur-lex.europa.eu/resource.html?uri=cellar:b828d165-1c22-11ea-8c1f-01aa75ed71a1.0002.02/DOC_1&format=PDF

註2:同註1

註3:“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新建工程開工 鄭市長: 結合客家文化,轉型「百工百業」記憶為文創資產 -桃園新聞網,參考擷取自 https://tnews.cc/03/newscon1.asp?number=588061

註4:“以生命樹為設計主軸「桃園市立圖書館新總館」10/29 開館試營運(以官網最終公告為主)”2022年9月4日,欣傳媒,桃園市政府,參考擷取自https://n.yam.com/Article/20220924852122